泸溪融媒9月16日讯(通讯员 彭瑶)金秋九月,泸溪县达岚镇五德村的稻田里,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。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,微风拂过,金色稻浪层层叠叠,如波涛般滚滚向前。
嗡——随着“沃得”收割机启动,饱满的稻谷被精准收割、快速脱粒,一气呵成。田埂旁,村民们忙着将新收的稻谷装袋,一袋袋金黄的粮食,盛满了一年的辛勤与期盼。“今年雨水匀,稻子长得扎实,一亩能收一千多斤!”正在装袋的李大娘笑着说,“咱五德大米口感好、卖得上价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
五德村素来深耕大米种植产业。近年来,五德村与麻坪村开展联村共建,打破区域界限,成立经纬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,联手整合优质耕地2000亩,建设标准化育秧基地1500亩,并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的粮油加工厂,推动水稻产业走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。通过统一品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加工,两村共同打造“佬米匠”生态大米品牌,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。
“现在大米的口感、香气越来越受认可,收购价也涨了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勇站在田埂上,望着忙碌的收割场景介绍,“机械化让耕种、收割省了不少力,效率翻了好几倍,从种植到加工的‘一条龙’模式也逐步成型,‘佬米匠’大米品牌越来越响。”目前,该品牌已进驻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,累计实现订单超1300笔,联村共建以来,已为两村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增收,惠及农户近千户、超3800人。如今,这片稻田不仅是当地的亮丽风景线,更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黄金田”。
产业链的延伸升级,为村子注入了新活力。以村中的“佬米匠”大米厂为例,依托本地优质稻谷资源,工厂不断升级加工设备、优化生产工艺,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、口感香甜,深受市场青睐。从稻田到车间,五德村已形成“稻谷种植—大米加工—市场销售”的完整产业链:既让“佬米匠”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,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更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稻浪滚滚,是丰收的礼赞,更是五德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,五德村正以稻米产业为根基,稳步迈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一审:王德微
二审:唐宏萧
三审:龚宗泽
来源:泸溪县达岚镇
作者:彭瑶
编辑:王德微
本文为泸溪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